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热的日子。8月10日正式进入第三伏,气温节节升高,此时,人们的饮食和睡眠都比其他季节少,身体会出现一些不适。那么三伏天要预防哪些常见疾病呢?
襄阳市中医医院门诊内科主任张承军介绍,三伏天里人们出汗多、体力消耗大,很容易出现食欲不振、疲劳、消化不良等,导致疾病的发,以下疾病需要特别警惕。
一是中暑。三伏天温度过高,太阳暴晒,处于高温、闷热且通风条件差的室内,很容易引发中暑。多喝水,多吃水果,补充流汗造成的身体水分流失,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建议每天喝1.5至2升水。
二是心脑血管疾病。三伏酷暑,人体新陈代谢加快,对氧气和养分的需求量增加;另一方面,由于气压偏低、人体大量排汗,体内水分流失多,使血液黏度上升,血液循环受阻,所以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三是空调病。天热了吹空是便捷的避暑方式。但如果吹空调过久,或者温度过低,就会出现鼻塞、头昏、打喷嚏、耳鸣、乏力、记忆力减退等症状,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空调病”。外部冷导致血管收缩,身体内部的热量散发不出来,容易诱发心脏病、慢性支气管炎、慢阻肺、面瘫等疾病。
四是腹泻。夏天气温高、湿度大,食物易腐败变质,再加上不少人贪食直接从冰箱取出的冷饮、水果、饭菜等,夏季成了急性肠胃炎发作的高峰期。
五是湿疹皮炎。夏天很容易出汗,身体表面长期有汗就会容易患上湿疹皮炎。夏季最常见的皮肤病有两类:一是与太阳暴晒有关的,如患上日光性皮炎,或者原有慢性光敏性皮炎的,经暴晒会复发;二是与炎热出汗有关的,如湿疹、皮炎;三是与衣服不透气有关,如花斑藓、痱子、毛囊炎、股癣等。(潘斌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