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内动态

脑病科: 战疫的身影 温暖而又坚定

来源: 发布时间:2020-03-12 浏览:

一场没有硝烟的新冠肺炎疫情战斗打响。襄阳市中医医院脑病科(康复科)积极响应医院号召,13名医生、25名护士纷纷请战,分布在市传染病院、医院本部感染病区、医院惠民院区隔离病区、发热门诊、急诊内科、酒店隔离病房、重症医学科(ICU)、心理咨询等防控一线,他们战疫的身影温暖而又坚实。

▲脑病科团队

副主任熊涛、医师石阳,护士陈思是脑病科第一批请战的医务人员,1月24日(大年三十)分别奔赴医院惠民院区隔离病房、襄阳市传染病院抗疫最前线。他们错过与家人共聚的时刻,勇于担当,冲向疫情防控的战场。

脑病科副主任熊涛

熊涛持续在医院惠民院区隔离病区工作40多天。“我是党员,我先上”熊涛克服困难,主动作为,忙碌的时候,穿着防护服在隔离病房工作10个多小时。他冒着危险通过手机拍照患者舌苔,为患者提供中医治疗。设计查房表单节约了查房时间,提高查房效率;石阳与陈思在市传染病院,刚开始处于爆发期,每天住院患者异常多,工作处于高压状态,加班加点是常事。凭着顽强的战斗力与扎实的基本功,他们圆满完成抗疫艰难时刻的工作任务。

医师石阳

脑病科护士陈思、汪亚丽,男护士毛升是医院支援武汉市中医医院汉阳院区医疗队队员。陈思是一名共产党员,两度征战,尽管隔离病区很多的患者都是重症甚至危重症,陈思从未喊过一声累,叫过一句苦;汪亚丽初入战场,丝毫不逊色“老兵”陈思。两人同为科室同事,在武汉战场又是战友,她们互相鼓励,互相提醒,负责患者的治疗、翻身拍背、吸痰及日常生活护理。每次下班全身被汗水浸透,她们的精心护理赢得了患者一次又一次的点赞;男护士毛升平常工作干净利索,接到武汉支援的通知后,毫不犹豫地剃了光头,戴着起雾的防护眼镜,仅凭手感,输液、抽血都是一次完成,过硬的穿刺技术赢得患者赞扬。战疫期间,毛升积极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

护士陈思

护士汪亚丽

护士毛升

佘一明医生原本在武汉协和医院进修,年前本打算回家过春节,结果赶上了疫情。他主动请缨到医院发热门诊工作。刚开始发热患者很多,坐到办公桌前就根本停不下来。文凡、邹贵平、郭高洋、李月庆、粱银医生也相继加入发热门诊工作,奉献着火热的青春、蓬勃的朝气。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脑病科医护人员的身影:王凤平医生看似瘦小,投入到惠民院区隔离病房,为患者带来稳稳的安全感;吴玲与田双双两名护士,她们的耳朵、鼻子被口罩、防护眼镜压的溃破,还是笑着挺过来;于军平医生轮转在急诊内科,不漏掉任何可疑的新冠患者,避免造成院内交叉感染;许永海医生在缓冲病区排除可能的新冠肺炎患者,安排各类患者的治疗;睡眠心理门诊医生杨良锋陪同辽宁的心理专家深入一线与患者沟通,进行特殊时期的心理疏导,保证患者的心理健康;任浩医生、陈珊珊护士先后到重症医学科(ICU)支援,工作量超出日常几倍,也无怨无悔。陈珊珊服从医院安排,又转战到锦江之星宾馆隔离病房工作……
疫情没有结束,战疫绝不停止。2月15日,周翠副护士长带领叶薇薇、韩雪飞、闫芳、陆莉萍、周嘉琪、陈景杨、吴倩倩、程君等护士转战到医院本部隔离病区的护理工作中。一群“巾帼不让须眉”的女子兵,个个比着干,抢着干,在做好患者基础护理的同时,加强患者的心理疏导,应用中医外治法教会患者做耳穴按摩操,改善了患者的不适症状,受到患者的纷纷好评。
疫情逐步好转,根据医院安排,为保证非新冠患者医疗需求,脑病科第16楼被定位为全院住院患者缓冲观察病区。2月28号上午,吴志华护士长率领孟改敏、金迪、程婷、熊秋月、郭雯、黄萍萍、张文君、周倩倩参加院感防控培训,下午立即布置病房,梳理完善岗位职责及工作流程,保证观察病区护理工作安全、有序的开展。
科主任方之勇、副主任陈召及唐汉平、医生宋艳等脑病科医护人员坚守在科室,做好了科室的各项日常医疗工作,确保了脑病科在院患者的医疗安全,成为脑病科战疫一线坚强的后盾。
在疫情的防控时期,脑病科医护团队团结一心,肩负医务人员使命,履行医务人员职责。他们相信,爱和希望一定会比病毒蔓延的更快。困难是一时的,爱却是永恒的。没有逾越不了的寒冬,没有不会到来的春天。大家齐心协力,共同迎接春暖花开。(李丽 黄萍萍)

上一条:践行初心使命 彰显硬核担当 ——襄阳市中医医院内科

下一条:“中医外治”实力抗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