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内动态

“牛肉面”融进“热干面”——襄阳市中医医院支援武汉医

来源: 发布时间:2020-02-25 浏览:


王逸骁:用行动诠释“医者仁心”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全国都安静了下来。可对于医务人员来说,这是一场与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的战斗。而襄阳市中医医院皮肤科医生王逸骁,用行动诠释了何谓“医者仁心”。
2月中旬,听闻医院即将组织医疗队伍援助武汉抗击疫情,身为医生的王逸骁没来得及多想,立刻报名参加援助队伍。他说:“此刻,我就应当站到疫情最前沿去,那里的患者数量更多、病情更加严重,他们需要医生,需要我的帮助”。
当天抵达武汉后,没有多的时间去准备,王逸骁用最快的速度熟悉工作环境及流程,下午即刻开始对患者进行医疗救治,每天穿着厚重的防护装备,在隔离病房内连续工作6小时以上。为了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患者病情,他总是亲自为患者采集咽拭子。他说,虽然采集过程中感染的风险很高,但是作为医生,一定要保证足够了解每一位患者的情况,这样才是对患者负责,才是对生命负责。
要知道,王逸骁的孩子尚且五个月大,爱人也是一名医生,正在攻读博士,作为一个小家庭的顶梁柱,他的安危正时刻被家人惦念,可王逸骁依然选择坚守在抗疫最前沿,为早日战胜疫情奉献出自己全部的力量。




庞钧羽:风雪战“疫”人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相信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会选择站在后方,安静的等待疫情结束,春暖花开。可是,对于襄阳市中医医院的护士庞钧羽来说,她做出了不一样的选择。在刚刚结束了半个月的感染科工作,原本可以休息十四天的庞钧羽,当看见驰援武汉的通知时,没有任何的犹豫,毅然报名参加。于是,刚下夜班的她,匆匆收拾了行李,冒着大风雪,来到了武汉市中医医院,这场疫情的最中心。
庞钧羽回想自己决定驰援武汉的时候,亲朋好友都对自己提出疑问:“为什么你会报名,你是怎么想的要去武汉,你都不为你的父母孩子多想想。”而此刻,已经适应了抗“疫”工作节奏的庞钧羽来说,在报名的时候根本没有想过自己生与死的问题,就想来救人,就想着只要患者需要我,我能行,我可以,我就要上。她认为生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生时胆小无为,死时无能为力,生时糊涂,糊涂死去才是最可怕的。
医者,此去欲何?
战病疫,救苍生!
若一去不回?
便一去不回!
我愿,所有战友们
平安归来。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我相信,正是因为我们拥有庞钧羽这样的风雪战“疫”人,我们必将战胜这场灾难,迎接最美的春天到来。




甘泉:往前冲是我的天职

庚子年,荆楚大地疫。襄阳市中医医院甘泉说:“作为一名医务人员,应当往前冲,到最前线的地方去,因为,这是我的天职。”甘泉是这么说的,她也是这么做的。
215日,刚刚下夜班的甘泉和同事们坐车赶往武汉,在简短的培训完后开始在隔离病区忙碌。
面对这里更加艰巨和复杂的工作环境,甘泉从不畏惧,始终保持稳妥、准确、迅速的节奏。对于患者的每一项生活方面的诉求,她总是做到有求必应、有问必答。
甘泉说,患者在这种情况下最担心的就是没有人理他们,医务人员害怕他们传染,越是这样,我更要和患者多接触,多沟通,这样才能稳定住患者的心理,便于更好地让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早日康复。
尽管每天都在忙碌,甘泉也感到疲惫,但她和战友们互相鼓励加油。甘泉相信,坚守白衣天使的天职,一定能够战胜这场疫情。



毛升:护理队伍里的铁血汉子 

2020年初,一场肆虐荆楚大地的疫情令所有人猝不及防,而对于所有医务人员来说,这场疫情中心的武汉,无疑是目前最危险、最前沿的地方。可就算面对着重重的危险与困难,襄阳市中医医院脑病康复科男护士毛升,在收到医院紧急组建驰援武汉医疗队的消息时,没有丝毫犹豫,主动请战,匆匆收拾了行李,冒着大雪奔赴武汉。
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刚刚抵达武汉的毛升仅通过半天的培训就进入到隔离病区工作。在隔离病区,护理工作难度最大的就是给患者抽血穿刺,工作中必须身着厚重的防护装备,特别是佩戴护目镜会对视力产生影响,给操作带来一定困难。毛升凭借自己扎实的护理穿刺技术,做到了在临床穿刺中零失误的好成绩,给予了每位患者最专业的医疗救治。隔离病区不同于普通病房,这里患者的所有需求都只能依靠护理人员的帮助,各种生活杂事以及饮食供应也需要护理人员协助完成,工作的繁琐程度可想而知。每当毛升结束一天的工作,脱掉防护服的时候,被汗水湿透的身上随处可见一道道深深的压痕,即便这样,这位铁血的汉子也从未退缩。
“疫情不退,我们不返”,他说,“作为一名医护人员,最大的希望是每一位患者都能够平安出院,每当看到患者痊愈后的笑脸,自己就有种自豪的成就感,相信最后的胜利,必然属于我们”。

(康健 李丽 戚建章)


上一条:放射CT团队: 为抗击新冠肺炎跟时间赛跑

下一条:医学检验部:用数据说话的幕后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