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内动态

精准探源,守护生命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8-26 浏览:

在医疗的精密链条中,病理科如同“医学法官”与“疾病侦探”,它不直接面对患者,却深刻影响着每一位患者的诊断方向与治疗决策。借助尖端技术与深厚学识,致力于揭示疾病的本质,为精准医疗奠定坚实基石,为无数患者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火眼金睛,锁定早期“癌踪”

52岁的张女士(化姓)在例行体检中,乳腺超声检查发现一个微小可疑结节。在进行穿刺活检进一步检查时,病理科医生在显微镜下敏锐地捕捉到了早期乳腺癌的蛛丝马迹。得益于这一关键且及时的诊断,张女士迅速接受了保乳手术。术中,通过快速冰冻切片技术,仅用30分钟就确认了手术切缘完全干净无癌细胞残留,确保了手术的精准与彻底。术后常规病理检查进一步明确了肿瘤的分子分型,为张女士后续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了精确“导航”。如今,张女士恢复良好,定期复查均显示无复发迹象。“病理报告就是我的‘定心丸’,早发现、早诊断真的太重要了!”她感慨道。

在手术进行的关键时刻,病理科团队如同“急诊中的急诊”,将新鲜组织急速冷冻、超薄切片、快速染色,在极短时间内为外科医生提供初步病理诊断报告,用于判断肿瘤良恶性、明确手术范围是否足够以及淋巴结有无转移等,直接指导手术方案的即时调整,是保障手术精准、高效、安全的“幕后英雄”。

精准分型,点亮靶向希望

28岁的王先生(化姓)因反复腹痛、便血辗转多家医院,影像学检查提示肠道肿瘤,但常规病理难以明确具体类型。来院后,病理科为他进行全面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基因检测。经过缜密分析,最终确诊为一种罕见的、具有特定基因突变的胃肠道间质瘤。这一精准诊断如同为疾病“精准画像”,临床团队据此立即启动了针对该特定基因突变的靶向药物治疗。仅仅数周后,王先生的症状得到缓解,影像复查显示肿瘤缩小。病理诊断不仅明确了疾病身份,更精准地“点亮”了有效的治疗靶点,为这位年轻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

免疫组化技术如同给细胞“贴标签”,能精准识别肿瘤细胞表达的特定蛋白质,明确肿瘤来源、分型和预后等信息。分子病理技术则深入到基因层面,检测肿瘤的驱动基因突变、融合基因等,是指导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精准医疗方案的“金标准”。它们是病理科实现“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核心武器。

抽丝剥茧,破解诊断谜题

45岁的刘先生(化姓)因持续咳嗽、低热和肺部阴影在外院接受多次检查,普通病理活检报告结果模糊,未能给出明确诊断,治疗陷入僵局。刘先生带着厚厚的检查资料来到医院病理科寻求“终极答案”。面对这一疑难病例,病理科充分利用科室的技术储备,对刘先生的肺穿刺活检组织进行更为深入的分析,除了常规HE染色外,还精心选择了多种特殊染色以排查特殊感染,并同步进行更广泛的免疫组化套餐检测。最终,通过综合显微镜下特征和特殊染色结果,病理科独立、明确地诊断刘先生罹患一种较为少见的肉芽肿性炎,高度提示为某种特殊病原体感染。这一关键诊断为临床提供了清晰的诊疗方向,医生迅速调整了抗感染治疗方案。经过针对性治疗,刘先生的症状改善,复查显示肺部阴影吸收良好。

面对形态学不典型或临床表现复杂的疑难病例,特殊染色技术能特异性地显示组织中的某些成分,是鉴别感染、炎症和肿瘤的利器,病理科医生通过对常规切片、特殊染色和免疫组化结果的综合分析、深度解读和精准判断,如同解开层层谜团,能够在缺乏多学科会诊支持的情况下,凭借自身专业技术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解决患者的诊断困境。

“病理诊断是临床诊疗的‘金标准’,更是精准医疗的基石。”该院病理科主任王玮表示。每一个疑难样本背后都是一位亟待帮助的患者,病理科将不断提升技术深度和诊断能力,力求通过精湛的技艺和独立的综合判断,为患者尤其是诊断不明的患者,提供及时、具有指导价值的病理诊断报告,让精准医学的光芒照亮康复的每一步。”(李晓曦)

上一条:襄阳市中医医院开展基孔肯雅热疫情应急演练

下一条:术中三维CT技术让骨创伤“无所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