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岁的王女士(化姓)在产后 3 个月时,频繁出现夜间小腿抽筋、腰背酸痛的症状,起初以为是照顾宝宝过于劳累所致,并未在意。近日,王女士带孩子在襄阳市中医医院体检时,跟预防保健科医生王珂提到髋部疼痛,在王珂的建议下进行检查发现,其骨密度较孕前明显下降,确诊为哺乳期钙缺乏引发的骨质流失。
据王女士回忆,孕期曾遵医嘱补钙,但产后认为母乳营养主要来自日常饮食,便停止了钙剂补充,没想到缺钙这么严重。
王珂介绍,哺乳期女性每天通过乳汁丢失200-400mg钙,若钙摄入不足,身体会自动从骨骼中调取钙质,长期下来必然导致骨密度下降。结合王女士的症状,王珂为其开具了药物维生素D和钙剂口服,同时增加牛奶、深绿色蔬菜、虾皮等食物的摄入,并建议她每天保证 30 分钟的户外日晒,促进维生素 D 合成以助力钙吸收。经过一个月的规范补充,王女士的抽筋和疼痛症状明显缓解,复查骨密度也显示有轻度回升。

医学研究表明,女性在经历怀孕和哺乳后,体内钙质大量流失,若不及时补充,不仅影响自身健康还可能对婴儿成长造成潜在影响。哺乳期女性每日钙需求量为1000mg,远超普通人群,单纯依靠饮食难以满足需求。除了多食用奶类、豆制品等含钙食物外,必要时需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钙剂,且补钙应遵循少量多次原则,避免与含草酸、植酸的食物同服。停止哺乳后半年内仍需加强钙和维生素 D 的补充,以弥补哺乳期的钙亏损,降低远期骨质疏松风险。此外,保持清淡饮食、适当运动,也对骨骼健康至关重要。(潜鸣 杨星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