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大手拉小手当心拉出“牵拉肘”

来源: 发布时间:2019-11-21 浏览:


   3岁的萌萌(化名)活泼可爱,喜欢跑跑跳跳。近日,萌萌在家玩耍,不小心绊到桌腿,眼看快要摔倒,妈妈赶紧过去拉住她的手,顺势把她提了起来。“还好我拉得及时,要不然肯定磕碰到。”萌萌妈妈说。但事后萌萌一直哭闹不止,被拉的手臂不能活动,妈妈赶忙带她来到襄阳市中医医院急诊部就诊。接诊医生周肃陵听完萌萌妈妈的描述,又给萌萌做了细致地检查,确诊为不恰当的牵拉动作引起的桡骨小头半脱位,又叫“牵拉肘”。周肃陵握住萌萌的手和肘部轻轻旋转活动了几下,孩子马上破涕为笑,小胳膊又能活动自如。

   周肃陵介绍说,“牵拉肘”在骨科急诊经常遇到,一般好发于2-5岁的学龄前儿童,多由于肘关节在被动伸直位时,手腕和前臂被用力牵拉而导致肘关节处的桡骨小头半脱位。这主要是由于学龄前儿童的肘关节,特别是其中的桡骨头的发育不完全有关。

   周肃陵说,“牵拉肘”一般不会造成永久性损伤,但脱位时间越久越难复位,如果长期处于脱位状态会影响孩子以后肘关节的功能,因此一定要早发现早治疗。传统的中医正骨手法治疗“牵拉肘”时,医生一手握住患儿肘处,拇指按在外侧桡骨小头处,另一手握住患儿腕部,轻轻前后旋转几下前臂,压在肘外侧的拇指可感到“咯噔”一下的弹响声,说明桡骨小头已复位,患儿疼痛感会立即消失,马上能够自由活动上肢。手法复位后无需固定和用药,用绷带或三角巾将上肢悬吊2-3天即可,为孩子穿脱衣服时多加注意,防止牵拉患肢,以免造成再次脱位,容易形成习惯性脱位。

(邵本刚 张继红)


上一条:膏方调补辨证论治

下一条:冬令进补选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