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佘一明呙帆)4月11日是第22个世界帕金森病日。帕金森病又名震颤麻痹,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慢性退行性运动障碍病,是仅次于肿瘤、心脑血管病严重威胁老年人健康的第三大杀手。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帕金森病患者逐年增多,数据显示我国帕金森病患者已超过270万人,引起了越来越多家庭的重视。
襄阳市中医医院脑病科主任方之勇介绍,帕金森病临床表现为单侧或双侧手脚震颤不止、肌体僵硬、运动迟缓、生活难以自理,发展到后期会导致卧床不起,甚至危及生命。其早起症状表现为:“数钞手”,手指弯曲、颤动,像在数钞票或搓丸子,变换姿势后会消失;“字变小”,表现为写字越来越小,字距越来越近;“常失眠”,表现辗转反侧,不自主踢腿挥胳膊;“动作慢”,身体僵硬,行走缓慢,关节弯曲;“面具脸”,表现为面部肌肉紧绷,表情减少。
方主任提醒,目前众多患者对帕金森病缺乏整体认识,最初对帕金森病的治疗仅限于药物,等药物的“蜜月期”一过,便出现效果减退、症状波动和异动症,且长期服用带来的种种副作用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传统中医辨证施治、多途径、多靶点综合治病、调节机体整体功能状态的复方治病模式,在帕金森病治疗方面,越来越显示出独特的作用,其优势表现为:
一是有改善症状作用。早期病人使用中药或针灸可以减轻临床症状,如便秘、失眠、头晕、头昏等。中医历来强调“不治已病治未病”,对于帕金森病早期的患者介入中医中药治疗,可以达到未病先防,有病早治的目的。
二是减少西药依赖量。对正在服用西药的患者,配合中医药治疗,可以起到增效协同的作用,同时可逐渐减少西药用量,达到和中药治疗前相同的效果。
三是减轻西药副作用。长期服用西药,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心悸、麻木等,中药可减轻药物不良反应,消除不适,减轻痛苦,改善生存质量。
四是增强体质,提高抗病力。中医药具有整体治疗的特点,通
过对人体气血、阴阳平衡的调整,协调人体脏腑功能。中医药标本兼治的特点,可使患者在体质、饮食、睡眠、精神状态等方面有整体改善,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