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岁的曾先生在一次体检中被诊断为非活动性乙肝病毒携带状态,乙肝病毒DNA反复阳性,最高的时候曾达到2.41×10⁴ IU/ml,病情的反复无常让曾先生的工作生活受到较大的影响,他为此忧心忡忡,迫彻希望乙肝能得到治愈,以摘掉“乙肝”的帽子。他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襄阳市中医医院肝病科住院治疗,该科主任王飞查看了曾先生的相关检查结果,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定量为70.78 IU/ml,乙肝病毒e抗体及核心抗体阳性,乙肝病毒DNA<100 IU/ml,肝功能基本正常。经医患充分沟通并获得知情同意后,为其制定了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中药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
治疗到第8周时,监测曾先生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水平开始下降,但肝酶升高不少,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下降,乙肝病毒DNA复阳,腹部CT提示早期肝硬化征象。曾先生想不明白,为什么治疗一段时间了,肝脏问题反而越来越严重了,还能继续治疗下去吗?对于曾先生的疑惑,王飞主任解释说,早期肝纤维化理化检查可无明显异常,不排除治疗前曾先生就存在肝纤维化的可能,白细胞减少是干扰素治疗常见的副作用,肝酶上升是机体免疫应答所致,综合分析来看,并非是疾病加重的表现,可以继续边治疗边监测。听了王主任的一番解释后,曾先生打消了疑虑,决定继续行干扰素治疗。
治疗第12周后,曾先生复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阴转,乙肝病毒DNA低于检测下限,肝功能、血常规等指标正常,实现了乙肝临床治愈,遂结束干扰素治疗,继续口服中药以保肝、抗肝纤维化。后续在对曾先生进行近1年的随访中发现,他的血常规检查正常,乙肝表面抗原持续阴转,乙肝病毒DNA低于检测下限,影像学检查无明显肝硬化表现,目前曾先生仍在继续随诊中。
王主任表示,临床应用的抗乙肝病毒药有两大类,即口服核苷(酸)类似物和注射使用的聚乙二醇干扰素。核苷(酸)类似物(NAs)的作用机制是阻止病毒的复制,但不能清除细胞核内的cccDNA,所以需要长期服药以持续抑制病毒复制。聚乙二醇干扰素一方面可以抑制病毒复制;另一方面又可促进免疫应答,调动体内多种免疫细胞,清除乙肝病毒。通过这两种途径最大可能清除肝细胞核内的cccDNA,从而达到乙肝临床治愈。根据相关研究显示,经核苷(酸)类药物治疗后HBsAg水平较低的慢性乙肝优势患者序贯或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约30%-50%的患者可以达到HBsAg清除,并且经过干扰素治疗的患者,远期的获益可降低肝硬化、肝癌的发生率。在治疗方案选择时,需要充分尊重患者个人治疗意愿,也要严格掌握干扰素的适应症及禁忌症,同时配合中医药治疗,减轻干扰素的副作用,增加乙肝病毒清除的几率,从而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