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门诊窗口、住院药房、药库、煎药、制剂等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履行着药师职责。他们是一类特殊的群体,虽然不能奔赴前线,不直接抢救病人,不能来回穿梭于病房,但他们从未忘记救死扶伤的职业道德,众志成城做好药品供应与一线医护共克时艰,保障前线的“粮草”与“弹药”储备。1月21日,医院迅速成立新冠肺炎防控工作小组,药学部主任黄德红作为医疗救治专班成员,立即组织药学各部门学习医院疫情防控相关文件,要求全体药学人员密切关注疫情,关注医院疫情防控部署,第一时间确保抗疫期间药品、消毒品供应,做好相应药事服务。1月24日,按照襄阳市防疫指挥部的要求,医院开始积极筹备中药新型冠状病毒预防方1号的生产。在接到医院的紧急通知后,药库、制剂室人员第一时间赶到医院,立即配药、核对、投料生产,连夜加班加点生产出第一批预防方。
▲药学部生产中药预防方
随着疫情的发展,医院组织6名专家在湖北省卫健委推荐方的基础上,研讨组方了预防方2号,供轻症或轻微症患者服用,也可用于预防新冠病毒传播,并应防控指挥部的需求进行生产。

由于需求量大,饮片、包装材料库存不足,药学部积极联系供应企业,从河南、英山等地调回大量原料,从随州运回包装材料,紧急联系总务科全市范围内筹集标签。制剂室迅速进入抗疫“战时状态”,弹性安排工作人员,实现无缝连续生产。除采用多功能提取罐批量生产外,另增加四个夹层锅同时生产,扩大产能日产量近4000瓶。疫情防控期间,累计生产1号方2万余瓶,2号方5万余瓶。门诊西成药房配合市防控指挥中心,每天发放2000余服预防方,保证了疫情防控需求。疫情紧迫,医院连夜改造25、26区感染病房,并增设28、29隔离病区。组织院内相关专家自拟新冠肺炎熏蒸方及发热病区患者服用中药,由住院中药房负责每日的调配。煎药室负责煎煮并配送到隔离病区、感染病房,累计煎煮配送新冠肺炎外用熏蒸方1300服、口服中药3400服。门诊中药房为一线医务人员发放预防方免煎800余服,配方颗粒1000余盒,每日调配中药700余服。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在这场疫情中,预防与治疗临床评价凸显。

《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第一版-第七版实施以来,药学部启动应急采购程序,先后采购阿比多尔分散片、血必净等指南推荐药品。疫情来袭过于突然,时间紧任务急,供应厂家多已放假,药品供应难度加大,药学部在接收到临床用药需求时,第一时间联系供应企业,或多方面发布用药需求,药品到院后,第一时间通知使用科室领用,或由药房人员主动配送。多次派人到市药政科领取克力芝抗病毒药品,保障感染病房和隔离病区的药品供应。截至目前,医院储备的各种抗病毒治疗药品的库存满足10天治疗所需,达到市防疫指挥部对定点医院药品保障的要求。
惠民院区作为医院率先设立的专属隔离病区,由于收治病人突然增多,在院区药物存量不足的情况下,从大年初一,该院区药房就以电动车作为运输工具,频繁往返于院区与本部之间调药、取药。在外地职工不能返岗等的情况下,克服人员短缺困难,主动将药品送至隔离病区的缓冲区域。本部在知晓惠民院区药房人员短缺的困难之后,立即调派职工,前往增援,保证药品调配。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药师为保证早上7点之前将配好的药物送达隔离病区,将上班时间提前至5点50分。
▲药学部组织人员搬运捐赠物资疫情期间,各科室对消毒用品需求量很大,且湖北境内封城封路,药学部积极联系业务往来多家企业及药厂,药库职工亲自上门拉货,每次物资运送车到医院,党员干部、职工齐心协力卸货、搬运、入库。药库为临床一线发放消毒用品75%酒精、含氯消毒片、84消毒液等近3万余瓶。
▲药学部人员搬运医用物资药学部严格落实科室申请、感控办审批、药学部审核流程,既保证临床科室消毒品使用,又避免了过度使用造成浪费。每天做好医院消毒品的消耗量及库存量统计,并按照医院捐赠物品领用发放规定,将捐赠所得的消毒物资和药品及时登记、入库、发放。
灾难无情人有情。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新冠肺炎阻击战中,襄阳市中医医院药学人紧紧围绕医院工作部署,以主人翁的责任感和新时代药学人的担当精神,全力以赴为医院的疫情防控筑牢防线,为冲锋陷阵前线的兵马将士备足“粮草”。(焦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