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医学科主任医师、辽宁省精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王哲
“好多人问我,你是心理医生,你到湖北怕不怕?怕呀,为啥怕?我也是普通人。”
“那如果旁边有人安慰你,劝你说别怕,好使吗?”
“不好使,那怎么能好使,你面对死亡时,有人跟你说不怕不怕,你就真能不怕了?不过后来都会一点点地好起来,就像我这样,大家别担心,你们看我现在,非常好!”
王哲是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医学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辽宁省精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工作31年,在2008汶川地震、2010玉树地震以及各类矿难,风灾,疫情中等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心理救援中,都有王哲的身影。今年2月12日,王哲作为辽宁援鄂医疗队成员之一抵达襄阳市中医医院。
抗击疫情,既要“救命”也要“救心”,在襄阳市中医医院隔离病区里,时常有患者的心态出现负面变化。有的患者产生抑郁想法,认为自己被感染了,就无药可救,无法康复;有的患者因为将病毒传染给家人而备受自责的煎熬;还有的患者总认为自己没被感染,拒绝接受治疗。遇到这些情况,王哲就带领他的团队,用专业能力、专业素养去给每位心理出现问题的患者排忧解难。
35岁的王先生(化姓)是新冠肺炎确诊患者,他的思维和行为都有异常表现。据了解,王先生离异后自己带着一个8岁的孩子,当地相关部门对他进行检查时,发现他是新冠肺炎患者,于是立即对其进行隔离治疗,孩子则被隔离在另一个地方。
被隔离治疗后,他总是心神不安,多次找医生了解孩子情况,医生通过多方努力,让他和孩子视频,告诉他孩子状况很好。但他还是不断地给当地110、120打电话并寻求帮助,警察和医生觉得他的行为怪异、语无伦次,但是通过详细了解发现,他以前并没有患过精神心理疾病。
▲工作中的王哲
王哲了解到情况后,立即带领另外两名心理医生穿着防护服走进了王先生的病房,与王先生面对面对话。在对话中,王哲发现王先生很紧张,总觉得自己是被监视着,也说不清自己上火车的时间和地点,特别担心孩子吃不好、睡不好,怕孩子被人贩子卖了。
王哲判断他是典型的“急性应激障碍”,这种病人不仅有精神心理方面的异常,思维和行为也异常,有幻觉,有被监视感,但并不是精神分裂患者。当一个人突然遭遇外界的变化时,精神受到挤压,如他旅途中突然被隔离、突然和孩子分离,这些因素导致他产生了急性应激障碍。
根据王先生的情况,王哲在对其进行心理疏导的同时,配合精神类药物。在对患者进行了两天的治疗后,2月26日上午,患者情绪稳定下来。
对于前赴后继前往一线参与抗疫的“白衣天使”,王哲认为,把医护人员“英雄化”不如让他们回归“职业化”。其实一线医护也会恐惧、焦虑。有些医护害怕得好几天睡不着觉,正规用药后好好睡几晚就能缓解很多。有的医生因为恐惧,反复查CT,大量吃抗病毒药物,“其实就应该让他待岗休息一阵,不应继续在一线煎熬。”王哲表示,“医护也是普通人,会怕,但怕不代表不高尚、不勇敢。我们会怕,但还是会勇于承担起责任,这就是普通人和英雄的统一,是人性和职业性的有机结合”。(廖子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