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男童小宇(化名)因反复发热在诊所治疗10天未果,近日,在襄阳市中医医院查血时,检验医师通过显微镜下发现病征,最终确诊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随后在该院儿科经过对症治疗后痊愈。
樊城的小宇10天前不明原因出现发热,妈妈在给予退烧药服用后在家悉心照料,可是小宇发热却一直反复,去诊所打针依然无法有效控制,焦急的家人将他送到襄阳市中医医院。

儿科医生赵玉接诊了小宇,在详细了解病情时,赵玉发现了一个细节,发病前有亲属亲吻过小宇,考虑到小宇伴有头痛且淋巴结肿痛现象,遂为其开具血常规检查。

医学检验科检验医师祁彩虹检查时发现,患儿淋巴细胞异常升高,于是通过显微镜下发现大量体积增大、胞质偏蓝的“反应性淋巴细胞”混杂其中,进一步确认该类细胞占比达26%,结合其临床症状,上级医师李沛认为这种情况并不属于普通发热,于是在与儿科医生沟通后,进行了EB病毒检测,结果显示EB病毒衣壳抗体IgG、IgM双阳性,最终锁定病因。儿科医生随即调整治疗方案,停用家长自备药物,改用抗病毒药物更昔洛韦,患儿症状逐步缓解。

(图为经瑞氏染色后的反应性淋巴细胞)
李沛介绍,EB病毒感染典型临床表现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俗称“亲吻病”,多发于被成人亲吻后的儿童,该病发病急并伴有发热、咽痛等症状易与普通呼吸道感染混淆。当血常规检查出现反应性淋巴细胞超过10%即具重要提示价值,此类细胞实为免疫系统对抗病毒时“变形”的淋巴细胞,是疾病鉴别的重要实验室证据。该病若延误确诊,患儿可能面临脾肿大破裂等严重并发症风险。
医学检验科副主任艾艳红提醒,EB病毒是一种疱疹病毒,春秋季为高发期。90%以上的成年人体内都携带EB病毒,但由于成人免疫力较强,往往不会呈现临床症状。然而,若与免疫力较低的婴幼儿直接接触,就可能通过亲吻、抚摸等亲密行为把病毒传播给孩子,一旦孩子出现反复发热、咽扁桃体炎,颈部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彭圆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