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9岁的童童(化名)手指被生锈的铁钉扎破,在襄阳市中医医院急诊科进行伤口处理后,竟然没有打破伤风针就直接回家了。
其实,对于是否打破伤风针,童童家长也有疑惑。然而值班医生涂常飞在查询接种史后告知,童童曾接种过4剂“百白破疫苗”,6岁时又打了一剂“白破疫苗”,最后一剂含破伤风的疫苗注射距现在不足5年,按照《非新生儿破伤风诊疗规范(2024年版)》的相关规定,不需要再注射任何破伤风免疫制剂。
襄阳市中医医院急诊科主任成洪介绍,破伤风是指因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通过皮肤或黏膜破口侵入人体,在厌氧环境中繁殖并产生外毒素,引起以全身骨骼肌持续强直性收缩和阵发性痉挛为特征的急性、特异性、中毒性疾病。重症患者可发生喉痉挛、窒息、肺部感染和器官功能衰竭,在无医疗干预的情况下,病死率接近100%,即使经过积极的综合治疗,病死率仍为30%~50%,是一种潜在致命性疾病。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分布广泛,可存在于土壤、灰尘、人或哺乳动物粪便等介质中。自然界中主要以芽孢形式存在,生存能力特别强,100℃的高温都要持续1小时才能消灭。
破伤风的感染风险大,致死率也很高,但破伤风是一种可以用疫苗预防的非传染病。我国自1978年开始实施计划免疫,首批就有百白破疫苗等四个疫苗,目前,我国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保持在90%以上。按照计划免疫的要求,孩子会在出生后第3、4、5月各打一针百白破疫苗,18个月加强一针,6岁会再打一针百白破疫苗,体内能产生足够的保护性抗体,至少维持5~10年的有效保护,并能形成持久的记忆免疫。因此,孩子在11岁之内受伤后都不用注射“破伤风针”,包括破伤风抗毒素、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和破伤风疫苗等,童童就属于这种情况。如果受伤时距离注射最后一剂超过5年小于10年,只有高风险伤口需要接种一剂破伤风疫苗;如果超过10年,体内抗体浓度下降,无论低风险还是高风险伤口,都需要加强接种一剂破伤风疫苗。
成洪提醒,对于1988年以前出生没注射过全程破伤风疫苗的人群,特别是外伤高危人群,如军人、警察、消防员、建筑工人及厨师等,建议按推荐程序尽早完成破伤风疫苗接种,完成暴露前免疫。(涂常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