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高温潮湿,人们贪凉饮冷、饮食不节,容易引发脾胃不适。如何运用中医智慧调理脾胃,安然度夏?让我们听听襄阳市中医医院脾胃病科主任张霖的建议。
一、夏季常见脾胃问题及中医解析
中医认为“脾喜燥恶湿”,而夏季为一年中湿气最盛的季节,夏季的湿热环境正好与脾的喜好相悖,湿热困脾易导致消化不良、腹泻、胃痛等问题。
暑湿困脾:夏季湿气重,易阻碍脾胃运化,导致食欲不振、腹胀、大便黏腻等。
寒邪伤胃:过度贪凉(如冰镇饮料、空调直吹)易使胃部受寒,引发胃痛、腹泻。
饮食积滞:烧烤、冷饮、夜宵等加重脾胃负担,导致嗳气、反酸、便秘等问题。
二、中医调理夏季脾胃的方法
中医将脾胃称为“后天之本”,人体的消化功能多依赖于脾的运化和胃的受纳。运化和受纳,是脾胃功能的重要部分。脾以升清为要,运化水谷精微;胃以降浊为本,主受纳腐熟食物。脾胃功能强健,则身体健康,脾胃功能虚弱,则百病丛生。夏季湿热交加,脾胃负担也会相应加重,需特别注意注意脾胃的调理。
1.饮食调养:清热祛湿,健脾和胃
宜吃:绿豆、薏米、冬瓜、苦瓜(清热利湿);山药、莲子、红枣(健脾益气)。
忌口:冰镇饮品、辛辣油腻、生冷海鲜等(易伤脾胃阳气)。
推荐食疗方:
绿豆薏米粥(绿豆30g、薏米30g、粳米50g)清热祛湿,适合暑湿重者。
姜枣茶(生姜3片、红枣5颗)温中散寒,缓解胃寒腹痛。
2.穴位保健:按摩+艾灸,增强脾胃功能
足三里(膝盖下3寸):每日按压100次,可健脾胃、助消化。
中脘穴(肚脐上4寸):艾灸10分钟,缓解胃胀、胃痛。
3.起居调摄:防暑避湿,避免贪凉
避免长时间吹空调,尤其注意腹部保暖。
适度运动(如八段锦、散步等)促进脾胃运化。
4.情志调节:静心养脾,避免“情绪中暑”
夏季易烦躁,肝气犯胃可致胃痛,建议冥想、听轻音乐等方式疏解压力。
三、专家提醒
脾胃健康是夏季养生的核心,夏季脾胃病多因“内外湿邪”夹击,预防关键在于健脾祛湿,温中散寒,避免贪凉。若长期胃胀、腹泻、口苦等,建议尽早就医,以免延误病情。(卢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