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运动过猛 年轻小伙这项指标亮红灯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8-26 浏览:

近日,家住樊城24岁的小张(化名)在剧烈运动后,当天晚上出现肌肉疼痛、乏力及肢体活动困难等症状,家人带他前往襄阳市中医医院急诊科就诊。

值班医生抽血检验时,其血清报告显示肌酸激酶浓度升高至1066U/L,结合小张的症状,虽然出现了肌酸激酶急剧升高的现象,但并未伴随胸痛、胸闷等典型心脏症状,且心电图检查结果无异常,再加上他有高强度运动史,运动后出现了肌肉疼痛、乏力、肢体活动困难等症状,暂时排除心肌损伤等心脏问题,初步诊断为横纹肌溶解症。

随后,医生为小张开具了呋塞米并嘱咐饮用大量白开水,在急诊经过三小时留观,小张的症状逐渐缓解,但肌酸激酶水平的恢复需要一定时间,因此仍需定期复查及时动态监测其变化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身体完全康复。

什么是肌酸激酶?

肌酸激酶(CK)是一种在细胞能量代谢过程中扮演关键角色的酶,在人体中,以骨骼肌、心肌、平滑肌中的含量最为丰富,脑组织中也有一定分布。肌肉收缩、心脏跳动等都离不开它的作用。正常时它主要分布在细胞内,血清中浓度低,健康成年人参考范围男性 50-310U/L、女性 40-200U/L。当细胞受损等导致膜通透性增加时,它会进入血液使血清浓度升高,成为提示身体异常的 “信号灯”。

肌酸激酶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肌酸激酶的升高可能来自多个部位,因此影响肌酸激酶水平的因素非常多,既有生理性因素,也有病理性因素。

生理性因素,常见的有剧烈运动、骨骼肌损伤、熬夜、过度疲劳等;病理性因素,除了心肌梗死和心肌炎,多发性肌炎、严重肌肉损伤和手术后、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疾病也会影响肌酸激酶的水平。

医学检验科主任童伟介绍,当人体进行剧烈运动时,骨骼肌会经历反复收缩、牵拉,甚至轻微损伤。此时,肌肉细胞的细胞膜通透性增加,原本“待在”细胞内的肌酸激酶就会释放到血液中,导致血清肌酸激酶浓度上升。像小张进行了跑步、举铁、俯卧撑等多项剧烈运动,肌肉负荷集中增加,就容易出现肌酸激酶的大幅波动。

童伟提醒,运动前应充分热身,切勿突然做高强度运动,避免运动后出现肌肉损伤与肌酸激酶升高;运动还须控制时长和强度,可选早晚凉爽时锻炼,强度适中即可;运动后可以补充电解质水,使肌肉能够正常代谢。如果在运动中出现恶心头晕、肌肉酸痛、浑身乏力等症状须重视,必要时应及时去正规医疗机构进行检查,避免症状加重。(彭圆圆杨星洲)

上一条:警惕妊娠期糖尿病,远离巨大儿风险

下一条:打球起跳跟腱断裂 手术修补重拾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