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警惕妊娠期糖尿病,远离巨大儿风险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8-26 浏览:

孕育新生命是一段奇妙的旅程,但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准妈妈可能会遇到孕期常见的“挑战”——妊娠期糖尿病(GDM)。这不仅是血糖指数的小波动,更是关乎母婴双方健康的重要指标。其中,直接且常见的风险之一,就是孕育巨大儿。

产妇赵女士(化名)孕中期在襄阳市中医医院产检时被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尽管孕期进行了饮食控制,但胎儿在宫内依旧生长过快,并于孕39周经剖宫产娩出一体重4300g的男婴,属于医学上定义的“巨大儿”。

然而,新生的喜悦并未持续多久。在宝宝出生后常规进行的半小时血糖监测中,医护人员发现其血糖值仅为0.8 mmol/L(新生儿低血糖是指全血血糖水平低于2.2mmol/L),被诊断为新生儿严重低血糖。情况紧急,该院产科医护人员进行紧急处理后,立即将宝宝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治疗,后平安出院。

一、为什么孕期血糖高会生出“巨大儿”

1.母体高血糖:当准妈妈血糖水平持续偏高时,过多的葡萄糖会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

2.胎儿高胰岛素血症:胎儿的小胰腺为了处理这些突如其来的“高糖负荷”,会拼命工作,分泌大量的胰岛素。

3.过度生长:胰岛素除了降糖外,另一个重要作用是促进合成代谢。在过量胰岛素的刺激下,胎儿会将多余的糖原转化为脂肪,在体内大量储存,导致体重加速增长,器官体积增大,最终形成巨大儿(出生体重≥4000克)。

巨大儿不仅仅是“胖一点”那么简单,而且会给母婴双方带来一系列的健康风险。

二、巨大儿对母婴的潜在风险

对妈妈:

*产伤风险激增:自然分娩时,容易导致产程延长、肩难产(胎儿头部娩出后,肩膀卡在骨盆),严重时可能造成妈妈严重的会阴撕裂甚至骨折。

*剖腹产率升高:因难产而转为紧急剖腹产的概率大大增加。

*产后出血:子宫过度膨胀导致产后收缩乏力,增加大出血风险。

对宝宝:

*新生儿低血糖:出生后离开了母体的高糖环境,但宝宝自身的高胰岛素分泌仍在继续,易在出生后几小时内发生危险的低血糖。特别是当低血糖持续超过6个小时,对脑部损害是不可逆的。

*呼吸窘迫综合征:肺部发育可能相对滞后,出生后出现呼吸困难。

*产伤风险:分娩过程中可能发生锁骨骨折、臂丛神经损伤等。

*远期健康问题:巨大儿在童年期和成年后,出现肥胖、2型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风险也高于正常体重儿。

三、如何有效管理血糖,预防巨大儿

1.科学饮食管理

*选择优质碳水化合物:用全谷物(糙米、燕麦、藜麦)、杂豆类替代精米和白面。它们升糖速度慢,饱腹感强。

*保证优质蛋白:适量摄入鱼、禽、蛋、瘦肉、豆制品和奶类。

*多吃蔬菜:特别是绿叶蔬菜,富含膳食纤维,有助于延缓糖分吸收。

*远离“糖衣炮弹”:严格避免食用含糖饮料、糖果、糕点、高糖分水果(如荔枝、龙眼等)。

2.合理运动

*推荐运动:在医生评估无禁忌症后,餐后散步是首选。此外,孕妇做瑜伽、游泳等有氧运动也非常有益。

*运动时机:建议在餐后30分钟到1小时开始运动,持续20-30分钟,能有效降低餐后血糖峰值。

*重要提示:运动前需经医生评估,无禁忌症(如前置胎盘、先兆早产等),以身体不感到疲劳为度。

3.严密监测

*遵医嘱使用血糖仪进行自我血糖监测。通常包括空腹血糖和三餐后2小时血糖。

*详细记录每次的数值和对应的饮食、运动等情况。

4.遵医嘱用药

*如果通过生活方式干预1-2周后,血糖仍不达标,则需使用降糖药物。胰岛素是孕期安全、传统的控糖药物之一。某些口服药(如二甲双胍等)也可在特定情况下使用。请务必遵循医嘱,切勿自行用药或停药。

5.定期产检与胎儿监测

*按时产检,与您的产科和内分泌科医生保持密切沟通。

*通过B超动态监测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评估胎儿大小、羊水量等,及时判断管理效果并调整策略。

四、分娩后关注母婴远期健康

血糖管理并非到分娩就结束。约有50%的GDM妈妈在未来20年内可能发展为2型糖尿病。

*对妈妈:产后6-12周应重新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评估血糖是否恢复正常。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监测血糖。

*对宝宝:宝宝童年期应注重均衡饮食、合理运动,定期体检,监测生长发育指标,预防肥胖和糖尿病。

襄阳市中医医院产科副主任阮冉提醒,妊娠期糖尿病会导致巨大儿,严重时甚至可能会导致胎儿停止发育甚至死亡。因此,怀孕期间血糖升高需要及时干预。诊断出妊娠期糖尿病也不必过于焦虑和自责,可以通过改善饮食、改变生活方式等进行调理,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控制血糖,保持血糖稳定。(柳洋洋)

上一条:安宁疗护:让生命泊在温暖的港湾

下一条:运动过猛 年轻小伙这项指标亮红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