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安宁疗护:让生命泊在温暖的港湾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8-26 浏览:

安宁疗护:让生命泊在温暖的港湾

 在襄阳市中医医院东津院区肿瘤血液病科的安宁疗护病房里,夏风轻掀窗帘,阳光在17床的氧气面罩上折射出细碎的光斑。付阿姨陷在雪白被褥间,像被海浪轻推上岸的贝壳,唯有监护仪规律的滴答声,还在描摹生命最后的潮汐。这场关于“告别”的守护,没有激烈的抢救,却藏着医学最温柔的底色。

 

“鞋跟叩击地砖的声响,比监护仪的滴答声更让人揪心。” 付阿姨的女儿攥着病危通知书在走廊踱步,记忆突然被拉回去年秋日——母亲坐在轮椅上晒着太阳,拉过她和弟弟的手,眼神清明又郑重:“万一以后情况糟了,别插管子,别让我遭罪,安安静静地走就好。”

可此刻,母亲唇间横亘着冰冷的气管插管,每一次吸痰都让老人痛苦蜷缩,微弱的呻吟碎在喉咙里。“我们想让妈妈走得不那么疼,可又怕这一撤,就再也抓不住她了。” 医患沟通室里,女儿的眼泪砸在桌面,儿子指节泛白的双手、滚动许久的喉结,藏着所有儿女面对至亲离别时的纠结:一半是心疼母亲的煎熬,一半是舍不得放手的眷恋,像藤蔓缠绕着每一寸呼吸。

“医学的意义,从来不止于‘治愈’,更在于‘守护尊严’。” 主治医生将家属的诉求与患者生前意愿上报后,阳国彬主任带领团队做出决定:撤除气管插管,停掉静脉注射,用安宁疗护的温暖,代替冰冷的医疗干预。

儿子用棉签蘸温水润湿母亲干裂的唇纹,指尖轻得像怕惊扰蝴蝶,却控制不住地发颤;当主管医生取下插管的瞬间,付阿姨紧锁三天的眉头忽然舒展,嘴角牵起一丝极淡的笑意——仿佛卸下千斤枷锁。监护仪上原本紊乱的波形渐渐规律,心率、血氧饱和度竟慢慢回落正常,病房里第一次漾起生命舒展的安宁。“原来让她‘舒服点’,比什么都重要。” 女儿看着母亲放松的神情,红着眼眶轻声说。

夜色漫进病房时,暖黄灯光拥抱着这方小天地。女儿拧干温热的毛巾,细细擦拭母亲的手臂、脸颊,动作轻得像呵护易碎的琉璃,泪水落在被角又悄悄拭去;儿子坐在床沿,握着母亲渐渐微凉的手,哽咽地讲起小时候的趣事:“妈,您还记得吗?我第一次考满分,您煮了我最爱吃的红烧肉,油溅到手上都没顾得擦……”

细碎的回忆在寂静中流淌,像月光洒过湖面。24小时运转的氧气瓶发出细微嗡鸣,成了生命谢幕时温柔的余韵。这里没有力竭声嘶的抢救,只有儿女寸步不离的守护,只有医护人员轻手轻脚查房——他们会悄悄调低监护仪的音量,会在门口驻足确认家属是否需要一杯温水,用无声的默契,为这场告别留出最私密的温暖空间。

当监护仪的声响渐渐变轻,付阿姨在儿女的陪伴中平静离去。这场没有“治愈”的医疗,却表达了对生命最深的敬意。“有时候,我们能做的不是留住时间,而是让每一刻都充满温度。” 阳国彬主任说,安宁疗护的意义,就在于当治愈不再是选项时,让痛苦消弭于温柔,让告别浸润着尊严。

在东津院区的安宁疗护病房,这样的故事时常发生。这里没有冰冷的“病危”标签,只有对生命归程的尊重;没有机械的医疗操作,只有“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文关怀。当医学褪去“对抗疾病”的锋芒,转而拥抱“守护生命尊严”的初心,便成了最诗意的“医者仁心”——那些藏在棉签润唇、温巾擦脸里的不舍与温柔,早已将最后的时光,酿成了岁月里最珍贵的琥珀。(东津院区肿瘤科·血液病科 贾丽媛

 

 

上一条:过敏性鼻炎的烦恼,你有吗?

下一条:警惕妊娠期糖尿病,远离巨大儿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