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国粹,博大精深。在中华文明的悠悠历史长河中,中医药作为有着数千年历史的文化瑰宝,为中华文明的繁荣发展和绵延永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传承精华,守正创新。襄阳市中医医院坚持突出中医特色,充分应用中医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将一个个疑难杂症逐一攻破。《杏林溯源》栏目带您探索中医奥秘,共话医案医理。
慢阻肺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是导致死亡的重要病因,并给患者及其家庭以及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需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今天,我们将跟随襄阳市中医医院肺病科主任左明晏,一起了解中西医结合治疗慢阻肺的历程。
“老烟枪”长期咳痰终成慢阻肺
樊城的周大爷(化姓)今年72岁,已有50年的吸烟史,十年前周大爷出现憋喘、咳嗽伴有白痰或者黄痰,随后每逢气候寒热交替时病症都会复发。近年来症状有所加重,周大爷自觉身体硬朗,也没太在意。
近日,天气昼夜温差较大,受凉后的周大爷突然发现喘憋较前加重,活动后出现胸闷、气短,时有咳嗽、咳少量白黏痰,夜间不可平卧,睡眠质量差,无胸痛、无发热、盗汗等现象,家人赶紧将他送到襄阳市中医医院。急诊医生经过血气分析及胸部CT检查,初步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有急性加重”,立即采用扩张支气管的药物来缓解症状,随后症状缓解的周大爷被转入该院肺病科继续治疗。
医生打出“组合拳”控制病情
入院后,肺病科主任左明晏接诊了患者,完善相关检查后,肺功能提示重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表现为一秒率与一秒量显著降低,(FEV1/FVC 40%;FEV1 45%),肺总量增大,残气量增加,肺部CT显示肺内多发肺气肿,肺容积增加。左明晏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患者在慢阻肺急性加重期,首先给予患者配备无创呼吸机通气,采用半卧位积极进行氧疗,配合静脉注射抗生素控制感冒病毒感染进一步加重、糠皮质激素改善咳嗽状态,经过一系列措施,患者症状减轻。随后中医辨证为风热犯肺型慢阻肺,采用补肺、化痰的中药雾化针对治疗咳痰;配合疏风清热、燥湿解毒的中药汤剂服用,经积极治疗后患者病情趋于稳定。
治疗慢阻肺关键在分型辨期
左明晏介绍:慢阻肺是呼吸道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其急性期治疗可采用西医缓解病症,当病情稳定后,结合中医治疗可促进机体回复。
中医治疗慢阻肺强调为患者益气、养血和祛痰和调气等,采用适宜的中药汤剂为患者疏散外邪和补益脾肺等,用药方案与患者的体质、病情密切相关,因此为患者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的证型对症用药,就显得尤为重要。慢阻肺的常见的辨证为风热犯肺型、痰热壅肺型、痰湿蕴肺型、血瘀痰凝型、气虚血瘀型等五种分型。
风热犯肺型慢阻肺患者主要处于急性发作初期,患者有阻塞性肺气肿,常因为自身外感风热而诱发疾病急性加重,治疗时要注重为患者疏风清热和肃肺化痰,对患者风热之邪有效去除,调节患者的机体气机,改善患者脏腑功能;
痰热壅肺型患者主要是急性发作期,如果患者的病情反复发作,则可能有肺痈的情况,也就是产生不同程度的支气管扩张,喘息胸闷和咳嗽气短等症状显著,痰液明显增多,带有血迹,治疗要注重为患者清热化痰和肃肺平喘,改善喘息、胸闷和咳嗽等不良症状;
痰湿蕴肺型患者主要是病情急性发作后,咳喘症状比急性发作期减轻,但大多数患者会有痰液较多的症状,多数患者有胸闷脘痞和呕恶纳呆的症状,治疗时要注重为患者燥湿化痰和降逆止咳,用药重在增强患者的脾胃功能,有效辅助患者肺脏功能改善;
血瘀痰凝型患者主要是在缓解期,患者的主要情况为喘息气短和咳嗽,痰液质地黏腻、咳出难,患者形体持续消瘦大都有失眠的情况。治疗时要注重为患者养阴清热、和血化痰,有效调和患者机体阴阳,改善机体气机;
气虚血瘀型患者是稳定期常见的情况,患者有明显的喘息气短症状,且活动后症状更加明显,咳嗽且痰液多,身体素质差。治疗时应偏重滋补,可采用集进补、调理、治疗于一体的中药膏方进行调理,可起到益气活血,化痰平喘的效果,使患者血瘀得到改善,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促使患者的身心状态稳定。
重视慢阻肺发生 预防不容忽视
慢阻肺是一种不能完全治愈的慢性疾病,但可以通过采取预防措施来降低其发生和进展的风险。患者经系统治疗后出院,如果复发胸闷、乏力、怕冷、食欲不佳的情况,可采用中医膏方进行系统调理。通过辨证开具“量身定制”的膏方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更偏重滋补功效,补虚疗疾两相宜;同时需要调整生活方式,戒烟、避免环境中的粉尘和刺激性气体,饮食方面须少量多餐,不要吃刺激性食物,以免肺部受到刺激;再次可在医师的帮助下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慢阻肺患者由于需要增加呼吸频率来代偿呼吸困难,容易产生呼吸肌疲劳,因此可进行缩唇呼吸、腹式呼吸、吸气阻力器的使用等呼吸训练,以加强呼吸肌的肌力和耐力。
缩唇呼吸:缩唇呼吸的技巧是通过缩唇形成的微弱阻力来延长呼气时间,增加气道压力,操作者闭嘴经鼻吸气,然后通过缩唇(吹口哨样)缓慢呼气,同时收缩腹部。吸气与呼气时间比为1:2或1:3。腹式呼吸:操作时可取立位、平卧或半卧位,两手分别放于前胸部和上腹部,用鼻缓慢吸气时腹部凸出,手感到腹部向上抬起,呼气时经口呼出,腹肌收缩,手感到腹部下降。缩唇呼吸和腹式呼吸训练可每天三次,每次重复8-10次。
左明晏建议,由于慢阻肺具有常见性、易复发性的特征,患者应重视该病的防治,一旦发觉症状有所加重须及时去正规医疗机构进行检查,避免病情加重。(李苗)
肺病科简介

肺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是湖北省中医重点专科,是国家三级医院PCCM规范化建设达标单位、国家区域(华中)中医肺病诊疗中心联合体成员单位、呼吸疾病中医药防治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转化推广基地。科室开放床位62张,医护人员32人,其中医生15名,护士17名;高级职称医生6人,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10人。
科室开设呼吸内镜室、肺康复室、肺功能室、呼吸睡眠监测室、中医治疗室、呼吸门诊综合治疗室等功能单元,设有慢阻肺、哮喘、间质性肺病、肺结节、呼吸睡眠门诊等专病门诊。常规开展肺功能检查,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测定、呼吸睡眠监测、电子支气管镜及床旁支气管镜检查,经支气管镜冷冻、活检、高频电刀/APC热消融技术、球囊扩张等支气管镜介入诊疗技术,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支气管动脉栓塞介入治疗大咯血,经皮肺动脉溶栓、取栓治疗急性肺栓塞,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FNC)、无创/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衰竭,慢性呼吸气道疾病患者进行综合肺康复治疗。
科室运用中医理论辨证施治,通过中药及传统中医适宜技术(如冬病夏治三伏贴、冬病冬治膏方、督脉灸、脐灸、葫芦灸、耳穴压豆、中药封包、自体血穴位注射等)诊治各种呼吸系统疾病。科室秉承中医以人为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理念,以提高临床疗效为中心,以发挥中医药特色为宗旨,持续提升PCCM内涵建设,坚持中西医融合的道路,守护百姓全生命周期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