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溯源

“三元调控”改善慢性肾病指标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6-14 浏览:

中医国粹,博大精深。在中华文明的悠悠历史长河中,中医药作为有着数千年历史的文化瑰宝,为中华文明的繁荣发展和绵延永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传承精华,守正创新。襄阳市中医医院坚持突出中医特色,充分应用中医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将一个个疑难杂症逐一攻破。《杏林溯源》栏目带您探索中医奥秘,共话医案医理。

慢性肾病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肾脏功能逐渐减退的一种病理状态。现今,慢性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呈现年轻化趋势。了解慢性肾病的治疗要点,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缓病情的进展,甚至延长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今天,我们将跟随襄阳市中医医院肾病科副主任医师蔡红凯,一起了解中医“三元理论”改善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历程。

长期高血压终患肾病

身体不适引发焦虑

樊城的郭先生(化姓)今年65岁,患高血压近10年,于2022年确诊为慢性肾功能不全,长期身软乏力、双下肢水肿、畏寒肢冷困扰,冬天需依赖电热毯保暖,夜间尿频达3-4次,做事没精神,腰酸背痛,时有抽筋。今年四月初,郭先生感觉身体不适愈来愈重,引发郭先生强烈焦虑,于是来到襄阳市中医医院检查。

中医药综合治疗降低指标改善症状

该院肾病科副主任医师蔡红凯接诊了郭先生,经过一系列检查发现郭先生血肌酐持续在150-180μmol/L 波动,24小时尿蛋白定量0.82g/24小时,甲状腺功能显示FT3偏低、TSH升高,结合其面色晦暗、舌淡胖有齿痕、舌下络脉青紫迂曲达Ⅲ度、双尺脉弱,中医辨证为肾精亏虚、命门火衰、气血瘀滞证。蔡红凯采用国医大师张大宁教授独创的“肾-命门-气血三元理论”进行治疗,经过近两个月的治疗,郭先生复查血肌酐降至 124μmol/L,肾小球滤过率(eGFR)提升至 48mL/min,尿蛋白定量减半至 0.36g/24小时,甲状腺功能指标也同步改善。

“三元理论”循序渐进

填精-温阳-活血

蔡红凯作为国医大师张大宁的亲传弟子,潜心研究“肾-命门-气血三元理论”,对于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符合三元理论治疗特性,其治疗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早衰、腰膝酸软症状入手,属于肾精亏虚症,治疗可用枸杞子、菟丝子、鹿角胶、熟地、巴戟天等中药补益肾精,固本培元;第二阶段从改善肢冷畏寒及四肢发冷为主,属于命门火衰症,治疗可采用附子、肉桂、鹿角胶、熟地等中药助阳化气,温煦全身;第三阶段主要改善肢体水肿、面色晦暗、舌紫暗等症状,属于气血瘀滞症,可采用黄芪、当归、丹参、泽兰、茯苓皮等中药可益气推动血行,化瘀利水。

三元联合应用根据机体辨证不同调整药量,如命门火衰显著时加重附子、肉桂用量,水肿明显时着重温阳利水,气虚甚时加人参、白术补气健脾,瘀血重则加水蛭、地龙破瘀。三元调控理论不仅适用于慢性肾病,临床上还可以应用于男性功能障碍、更年期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属上述证型者。体现了“填精-温阳-活血”的立体治法,临床需灵活化裁,兼顾标本。慢性肾病的早期常表现为夜尿增多、畏寒、乏力水肿等症状,蔡红凯建议市民如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须定期监测肾功能,日常应遵循低盐优质蛋白饮食,避免滥用肾毒性药物,如发现身体不适,应及时去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做到早发现早干预。

上一条:妙笔生花终圆梦 中医智慧启新生

下一条:看一枚救命钉,如何修复“瓷娃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