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国粹,博大精深。在中华文明的悠悠历史长河中,中医药作为有着数千年历史的文化瑰宝,为中华文明的繁荣发展和绵延永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传承精华,守正创新。襄阳市中医医院坚持突出中医特色,充分应用中医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将一个个疑难杂症逐一攻破。《杏林溯源》栏目带您探索中医奥秘,共话医案医理。
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经历过突如其来的面部剧痛?那种如电击、刀割般的疼痛,可能在吃饭、说话甚至微风拂面时都会骤然发作,短短几秒到几分钟的煎熬足以让人痛不欲生。这就是被医学界称为“天下第一痛”的三叉神经痛,一种极易被忽视却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神经系统疾病。
今天,让我们跟随襄阳市中医医院脑外科·胸外科副主任黄锐,一起了解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历程。
被误以为的牙疼
原来是三叉神经痛
62岁的秦阿姨(化姓)于半年前无诱因出现右侧面部刀割样疼痛,右侧牙齿、牙龈、嘴角、鼻翼、颊部颧骨处出现撕裂、电击样、烧灼样疼痛,吃饭、聊天时会毫无预兆地袭来一阵剧痛,这让她备受折磨。秦阿姨大部分时间都是靠吃止痛药来缓解症状,起初,药物止痛效果不错,然而好景不长,服用一段时间药物后,止痛效果开始减弱。近一个月来,秦阿姨右侧面部疼痛症状加重,连吃饭都成了难题,本以为是牙齿问题,在家附近医院口腔科检查显示并不是牙齿问题导致,为求进一步诊治,秦阿姨在家人陪同下来到了襄阳市中医医院就诊。在完善了头部CT及磁共振(MRI)等检查后,最终明确诊断为右侧三叉神经痛,后被收入脑外科·胸外科治疗。
医生精细操作
解除面部疼痛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常见的脑神经疾病,其特点是面部三叉神经区域内反复出现剧烈的电击样或刺痛感。这种疼痛常常突然发生,并能在短时间内自行消失,但发作频繁且疼痛剧烈。常发于中老年群体,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此病随着时间的延长,会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心理健康。
该科副主任黄锐接诊后,根据秦阿姨疼痛特点和部位,考虑到秦阿姨病情进展迅速,且已经吃了一段时间的药物,经全面评估,黄锐决定采用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的治疗方法。充分知情同意后,黄锐为秦阿姨进行了手术。术中,黄锐在显微镜下找到秦阿姨脑内三叉神经的起源部位,将导致疼痛的压迫血管与三叉神经分开隔离,从而解决病症。术后秦阿姨面部疼痛的情况得以缓解,生活质量得到了改善。
精准“松绑”神经
才是止痛关键
黄锐介绍,显微血管减压术是医学界公认的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标准方法,其原理基于三叉神经痛的血管压迫学说。正常情况下,三叉神经从脑干发出后,在颅内走行过程中,若受到周围血管的压迫,神经纤维会发生脱髓鞘改变,导致神经传导异常,从而引发三叉神经痛。
微血管减压术就是在显微镜下,将压迫三叉神经的血管与神经分离,然后用一种特殊的垫片将血管垫开,解除血管对神经的压迫,使神经恢复正常的传导功能,从而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这种手术方式并没有破坏神经的结构和功能,而是从根源上解决了神经受压的问题,最大程度地保留了神经的完整性和功能。多数患者在术后疼痛能立即得到缓解,有着手术技术成熟、风险较小、复发少的优点,总体治疗有效率可达90%左右,是预后非常好的手术方式。
很多患者容易混淆三叉神经痛与牙痛,因为二者的症状相似,有些患者常常是三叉神经痛,却误认为是牙痛,拔完几颗牙以后疼痛仍然存在;有些患者是牙痛,又被认为是三叉神经痛,做了很多治疗,服用了大量的药物,疼痛还是存在。那么,如何区分这两种疾病呢?首先,牙疼一般情况下会是长时间的钝痛,疼痛持续的时间较久,且疼痛的感觉比较僵硬。但是三叉神经痛的疼痛感是阵痛,并且是刺痛感。其次,牙疼的疼痛部位一般是口腔内的局部疼痛,但三叉神经痛的疼痛波及范围较广泛。
三叉神经痛虽然痛苦,但并非无计可施。一旦确诊且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时,应尽早选择合适的手术治疗方案,不要因对手术的恐惧而长期忍受剧痛,让生活质量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