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健康体检意识和影像技术的不断提升,肺结节的检出率逐渐上升。很多人以为肺结节就是肺癌,内心充满恐慌焦虑而反复进行检查。也有人不将此放在心上,等“小结节”长大变成了“肿块”,往往已错过最佳手术时机。那么应该怎么正确对待肺部结节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什么是肺结节?
肺结节是指影像学检查发现的直径<3cm的局灶性、类圆形的肺部阴影,可为孤立性或多发性。当直径<1cm时被称为“小结节”,而直径<0.5cm时被称为微小或细小结节。肺内结节分为良性、恶性两种,常见的肺结节包括球形肺炎、结核球、错构瘤良性、纤维增生等,癌前病变为不典型腺瘤样增生,恶性病变则有可能是原发性肺癌或肺内转移癌。当然部分良性病变长时间之后也可能转化为恶性。根据结节的密度不同,可以分为纯磨玻璃结节、部分实性磨玻璃结节和纯实性结节。一般来说,初次CT检查发现的肺部小结节,80%-90%都是良性病变,少部分肺结节有癌变风险,早期发现并对其进行监测干预,有利于控制肺结节的演变发展。
肺结节高危人群
结节的产生大多数与年龄、职业、环境、个人病史和家族史等有关系。
①年龄≥40岁更容易长结节;
②具有长期吸烟史,吸烟指数400支/年,或已戒烟但戒烟时间不超过15年;
③长期生活在雾霾、粉尘环境中或者高危职业,比如石棉、铍、铀等接触史;
④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弥漫性肺纤维化或者既往有肺结核病史;
⑤有恶性肿瘤疾病病史或家族史等。
发现肺部结节怎么办?
1.及时就诊:发现肺结节后,应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接受医生的评估和建议。医生会根据结节的形态、大小、实占比等因素进行分析,给出相应的处理建议。
2.配合检查:为明确肺结节的性质和治疗方案,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一系列的检查,如胸部增强CT、PET-CT等。患者应积极配合检查,以便医生做出准确判断。
3.定期随访:根据肺结节风险等级,医生会给出不同的随访建议。5毫米以下的微结节每年复查一次;5至10毫米的小结节每三个月复查一次,随访三至五年;当诊断为恶性时,应尽早进行手术治疗。注意,即使是中、低风险的结节,也不能掉以轻心,应按要求定期复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变化。
微创治疗肺部结节
目前微创胸腔镜手术是治疗肺部小结节、早期肺癌的主要方法。胸腔镜手术使用现代摄像技术和高科技手术器械装备,在胸壁套管或微小切口下完成胸内复杂手术的微创胸外科新技术。胸腔镜手术一般在胸壁上开1-3个切口,便于胸腔镜手术操作,往往最大切口也在3厘米以下,有时亦可在单孔下完成精细手术,且胸腔镜因视野显露更为清晰、准确,使得手术更为精准安全。(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