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顺时食养廿四味 药食同调四季安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9-23 浏览:


二十四节气是古人顺应自然节律的智慧结晶,中药食疗则讲究“天人相应”,二者结合,可通过日常饮食调和身心,让养生融入生活细节。以下结合四季关键节气,推荐贴合时令的药食方,兼顾美味与养生。


立春·疏肝醒脾——陈皮黄芪粥

立春阳气初升,肝气易郁,脾胃尚弱。取陈皮5克、黄芪10克、大米50克,先将黄芪煮水20分钟,滤渣后加入大米、陈皮熬粥。黄芪补气助阳,陈皮理气健脾,能缓解春困乏力,唤醒身体机能。


清明·祛湿养肝——茯苓枸杞蒸鸡

清明多阴雨,湿气渐重,需兼顾祛湿与养肝。取茯苓15克、枸杞10克、半只土鸡,茯苓打碎与鸡块拌匀,撒上枸杞,隔水蒸40分钟。茯苓健脾祛湿,枸杞滋补肝阴,鸡肉温中益气,适合缓解湿气引起的困倦与情绪烦躁。


夏至·清热养阴——麦冬百合银耳汤

夏至暑热鼎盛,易耗气伤阴。取麦冬10克、干百合10克、银耳1朵,加水慢炖1小时,加少量冰糖调味。麦冬养阴生津,百合清心安神,银耳滋阴润燥,可缓解暑热导致的口干、失眠与心烦。


处暑·润肺防燥——川贝雪梨盅

处暑后秋燥渐起,肺易受邪。取川贝粉3克、雪梨1个,雪梨去核,填入川贝粉,隔水蒸30分钟。川贝润肺止咳,雪梨生津润燥,对秋燥引发的干咳、咽喉不适有缓解作用,老少皆宜。


立冬·温阳补肾——当归生姜羊肉汤

立冬后阳气内敛,需温补御寒。取当归10克、生姜15克、羊肉200克,加水炖煮1.5小时。当归补血活血,生姜温中散寒,羊肉补肾温阳,能改善冬季手脚冰凉、畏寒乏力,是经典的“冬补”食疗方。


小寒·健脾暖胃——山药莲子粥

小寒为一年最冷时,脾胃易受寒邪侵扰。取山药20克、莲子10克、小米50克,一同熬粥。山药健脾养胃,莲子固肾止泻,小米温中和胃,可增强脾胃功能,减少因寒冷导致的消化不良与腹泻。


中药食疗的核心是“顺时”,需根据个人体质调整。食材处理(如去芯、炒黄、焯水)能减少药材苦涩味、降低寒性,让食疗方更易入口例如,体质偏热者食用温补方时,可减少生姜、羊肉用量;脾胃虚弱者则需将药材煮得更软烂。同时需注意“过犹不及”,温补方不宜长期过量食用,清热方避免空腹吃,以免损伤脾胃。日常食养无需追求名贵药材,以常见食材搭配温和中药,长期坚持便能让身体与自然节律同频,收获四季安康。(药学部 邹雪

上一条:中医针灸助力摆脱产后身痛

下一条: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合拳” 助力“小黄人”重回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