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别让“低钾”悄悄偷走你的健康

来源: 发布时间:2025-10-15 浏览:

你是否曾突然腿软无力,或在加班后频繁心悸心慌?这些看似偶然的身体信号,可能是“低钾血症”发出的预警。

近日,襄州区的李大爷(化名)突然感觉双腿无力,无法正常行走,以为是中风,家人将其送往襄阳市中医院急诊科。

经过初步检查并结合李大爷有急性肾病史,急诊医生判断李大爷不是中风而是低钾。经检查,李大爷血钾只有2.2mmol/L,为严重低钾血症,遂立即予以静脉补钾等对症处理,经治疗后,李大爷症状好转并入院进一步巩固治疗。

钾是维持人体细胞正常运作的“电力工程师”,尤其对心脏跳动、肌肉收缩至关重要,正常人血清钾浓度为3.5-5.5 mmol/L,过高或过低均可能引发严重健康风险。造成低钾血症的原因包括长期饮食缺钾、呕吐腹泻、利尿剂使用、内分泌疾病等。低钾血症看似“不起眼”,却可能引发严重的心脏问题。严重的低钾血钠症可能会导致呼吸困难、心律失常等症状,甚至可能会出现心脏骤停的情况,从而威胁生命安全。

一、哪些人容易被低钾“盯上”?

低钾血症并非随机找上门,以下几类人群需重点警惕:

减肥党”与“控盐族”:过度节食、长期吃低钠加工食品,会导致钾摄入不足;部分人用“无盐饮食”控血压,却忽略了钾的同步补充。

2、“出汗达人”与体力劳动者:高温作业、马拉松跑步等高强度运动后,大量汗液会带走钾离子;建筑工人、快递员等户外工作者若补水时只喝白开水,会加速钾流失。

3、用药族”与“病患族”:长期服用利尿剂(如部分降压药)、泻药,或患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肾病、甲亢等疾病,会直接影响肾脏对钾的吸收与排泄。

4、“饮酒爱好者”:酒精会抑制肾脏对钾的重吸收,同时加速尿液排出,长期酗酒者更容易出现钾失衡。

二、身体出现这些信号,别不当回事!

低钾血症的症状会“从外到内”逐步加重,早期信号往往被忽视:

1、肌肉先“报警”:最早出现下肢无力(如蹲起困难、走路“打软腿”),随后蔓延至手臂,严重时会导致全身肌肉麻痹,甚至无法呼吸。

2、心脏“乱节奏”:表现为莫名心悸、心跳过快或心律不齐,就像心脏在“不规则跳动”,严重时可能引发室颤、心脏骤停,这是低钾最危险的后果。

3、消化“拖后腿”:胃肠蠕动减慢,出现腹胀、便秘,甚至恶心呕吐,部分人会误以为是“肠胃不好”,延误排查。

4、肾脏“亮红灯”:长期低钾会损伤肾小管,导致多尿、口渴,甚至增加肾结石风险。

三、科学补钾:分情况“对症操作”,补钾不是“多吃香蕉就行”,需根据严重程度选择方法,切忌盲目自行补钾(尤其是补钾药物)

轻度低钾(血钾3.0-3.5mmol/L):饮食补钾最安全

优先选择高钾食物,且性价比高、易获取:

水果类:香蕉(1根约含422mg钾)、橙子、猕猴桃、牛油果(钾含量是香蕉的1.5倍);

蔬菜类:菠菜(焯水后凉拌,100g含558mg钾)、土豆(带皮煮,钾保留更完整)、菌菇(香菇、口蘑钾含量突出);

其他:鲜榨橙汁(比直接吃水果吸收更快)、原味坚果(如杏仁,每天1小把)、豆类(黄豆、黑豆熬粥)。

中度至重度低钾(血钾<3.0mmol/L):及时就医补钾

若出现明显肌无力、心悸,需立即就医,医生会根据情况选择:

口服补钾药:如氯化钾缓释片,需严格按剂量服用,避免空腹(防止刺激胃黏膜);

静脉补钾:仅用于严重低钾或无法口服的患者,必须在医院由护士缓慢输注(过快可能引发高钾血症,危及心脏)。

四、预防低钾:记住这3个“小习惯”

1、饮食不“偏食”:炒菜时可适量用“低钠盐”(含氯化钾)替代普通盐,同时保证每天吃1份高钾蔬菜、1份高钾水果。

2、出汗后“科学补水”:运动或高温作业后,别只喝白开水,可喝淡盐水(加少许盐)或运动饮料(含钾、钠),补充流失的电解质。

3、定期“查一查”:长期服用利尿剂、有肾病/甲亢的人群,建议每3-6个月查1次血钾,早发现、早调整。(陈飞达 卢成成 魏云凯)

上一条:潮热盗汗烦躁易怒 更年期调理中医有“招”

下一条:警惕野生蘑菇 远离中毒风险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