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溯源

分型分期治卒中 中医康复有良效

来源: 发布时间:2023-10-10 浏览:

中医国粹,博大精深。在中华文明的悠悠历史长河中,中医药作为有着数千年历史的文化瑰宝,为中华文明的繁荣发展和绵延永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传承精华,守正创新。襄阳市中医医院坚持突出中医特色,充分应用中医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将一个个疑难杂症逐一攻破。《杏林溯源》栏目带您探索中医奥秘,共话医案医理。

今天,我们将跟随襄阳市中医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唐汉平教授,一起了解中医康复医学治疗脑卒中的历程。

忽视高血压危害罹患脑卒中

今年50岁的李先生(化姓)已患高血压多年,平时测量血压值为160/95mmHg左右,由于李先生耐受能力较强,一直没有症状,因此他也不怎么在意,不仅没有规范服药,每天还要喝二两白酒才入睡。

7月中旬,李先生工作有些繁忙,在一次熬夜加班后,突发左侧肢体不听使唤并伴有头痛呕吐,家属发现后紧急将其送至襄阳市中医医院。急诊医生测血压200/120mmHg,初步诊断为脑卒中,立即开通卒中绿色通道,通知脑病科医生,不到2分钟,脑病科医生就来到患者身边,一边问诊,一边将患者紧急送到CT室检查。经脑部CT提示为右侧基底节区脑出血,脑卒中中心经过评估采用的保守治疗,西医脱水、降压、护脑、护胃、保持水及电解质平衡,中医积极早期介入,考虑患者平素性格急躁,平素喜饮酒及吃肥甘厚味,予以中药通腑泄热,醒神开窍,直肠灌入,上病下取,经过积极抢救,患者不久转危为安。

中医介入让脑卒中加快康复

由于治疗及时,李先生的脑出血得到了有效控制,但由于脑卒中造成的肢体偏瘫未充分好转,于是他从脑病科转入到康复医学科开始康复治疗。

唐汉平带领康复治疗小组为李先生进行了全面的检查,患者左侧偏瘫,不能持物和行走,口角歪斜、流涎,言语欠流畅,头昏重,舌质红,苔薄黄,脉弦,中医辨证属于肝阳上亢,血溢脑脉。遂为李先生制定了详细的康复治疗方案,中药采用平肝熄风、养阴通络的汤剂口服,并每天用通筋活络的洗浴方熏洗左侧上下肢,配合针灸百会、曲池、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并以推、按、揉、拿等手法活动肢体及头面部,辅助现代医学的偏瘫肢体综合训练、言语、吞咽功能训练,三周后患者左侧偏瘫好转,可以站立并辅助行走,左手也能抬举了,头昏重消失。随后因为患者病情变化,换用益气养阴,活血通络的方剂,嘱患者坚持服药巩固,按时服用降压药物,坚持康复训练提升动作的精细、灵活、准确性,三个月后李先生生活自理,重返了工作岗位。

治疗脑卒中关键在分型辨期

唐汉平介绍,脑卒中即中风,主要分为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治疗脑卒中重在分型辨期,出血性中风就是脑血管破裂导致的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中医辨证后采用醒神开窍、平肝熄风、清热凉血等方法,可以避免再出血并加速血肿的吸收;缺血性中风指脑血管阻塞导致的脑梗死、脑栓塞等,中医辨证后可以益气活血、健脾化痰、补益肝肾等方法促进血液循环,提升脑功能。根据不同病因病性,中医辨证施治原则也不相同,这就是分型治疗。

分型后还须科学分期,根据患者发病时间程度及严重程度,分为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症期。

急性期又称发作期,其症状明显,主要判定有四点归纳,当患者出现“FAST”症状时(F:面部是否对称,即口角歪斜;A:胳膊是否麻木、力量是否对称;S:说话是否清楚;T:打120救援。),可以初步判断为中风,须第一时间拨打120电话救援,抓住发病初期4—6个小时的黄金救治时间,争分夺秒到卒中中心接受规范救治。

恢复期多为发病两周以后,或者生命体征稳定之后,持续时间因人而异约为3个月,三个月内进行康复训练性价比是最高的,三个月以后身体机能恢复会有所减慢,但仍会持续进步。

后遗症期多指中风半年以后,有些患者认为发病已经半年,后遗症期没有治疗价值,这种观念是错误的,虽然康复训练的成效会随着时间推移有所减弱,但持之以恒的治疗和康复训练仍会不断改善。

中医针对不同时期的中风患者都有不同的治疗原则,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标本兼顾。比如治疗急性期的安宫牛黄丸、天麻钩藤饮、星蒌承气汤等,治疗恢复期的地黄饮子、黄连温胆汤、大秦艽汤等,治疗后遗症期的解语丹、牵正散、补阳还五汤等,都是先贤们创立的名方,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辨证论治,对症用药。配合针灸治疗,根据病情选头针、耳针、舌针、体针、腹针,或用补法、泻法,在手足三阴、三阳经及督脉上选穴,进行推拿治疗可以起到活血化瘀、舒筋通络、强筋壮骨改善肢体症状的作用,并辅以现代的偏瘫肢体康复训练,能够让中风患者缩短病程,提高生活质量。

重视中风先兆预防不容忽视

唐汉平强调,治疗中风预防很关键。不少中风患者在发病之前往往有头痛头晕,一过性肢体麻木,视物模糊,言语含糊不清等症状,这些都是中风的先兆症状,说明身体“警报”已经拉响。此时如果就医及时,康复医生会控制基础疾病,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结合体质辨识,分清患者的病因、病机、病位、病性,辨证后采用中医介入调理,或平肝潜阳、或活血化瘀、或清热化痰、或益气活血,并配合均衡饮食、戒烟限酒、保持充足睡眠,同时康复治疗师会量身制定个性化的锻炼方式,制定合理的运动时间和强度,这样就可以将中风先兆遏制在萌芽状态。(魏超博 杨星洲)

(备注:文中涉及中药方剂,星蒌承气汤出自中国工程院王永炎院士,其余均系中医古籍中的经典方剂。)


康复医学科简介

襄阳市中医医院开展康复治疗历史悠久,自1957年建院以来,即采用中药内服、外用及针灸、推拿等传统方法进行康复治疗,在鄂西北享有盛誉,康复医学科 2012年12月成立,隶属国家级重点专科脑病科,名称脑病-康复科,2022年9月科室独立成科,名称改为康复医学科,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现代化康复治疗学科。

康复医学科现有医务人员二十多名,康复医师均有硕士文凭,康复治疗师均有本科文凭,康复护师均为主管护师,科室人员先后在北京三院、四川华西医院、武汉同济医院、中康博爱进修学习,拥有扎实的医学医学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医院科室负责人唐汉平主任医师,湖北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襄阳中医名师,襄阳市康复学会副主任委员,襄阳市神经疾病学会常委,长期从事脑病的防治及康复治疗,先后在武汉协和医院神经内科,同济医院康复医学科进修学习,擅长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防治及康复治疗,已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有多项科研成果通过鉴定并获奖。

康复医学科的治疗中心位于急诊部三楼,业务用房面积近700平方米,拥有特色鲜明的运动治疗区、作业治疗区、物理治疗区、语言吞咽治疗区、针灸推拿治疗区等,病房位于住院部16楼,急诊部四楼即将改造为住院病房,患者康复治疗将更加方便。

康复医学科开设有中风预防与康复治疗门诊,头痛、眩晕、失眠康复门诊,骨质疏松康复门诊,骨折术后康复门诊,运动损伤康复门诊,中风后情志障碍康复门诊,肉毒素注射治疗门诊,以及良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治疗室。

特色技术与设备:

康复医学科秉承“中西并重、特色突出”的发展理念,充分继承和发扬祖国传统医学优势,在广泛开展针刺、艾灸、头针、耳针、电针、拔罐、中药熏洗、穴位贴敷、穴位注射、推拿治疗等传统康复疗法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现代康复医学治疗技术:偏瘫肢体综合训练、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关节松动术、认知功能障碍训练、言语训练、吞咽功能障碍训练、平衡能力测定及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评定、肉毒素注射、肌内效贴技术及各种物理因子治疗技术等,形成了一套以传统康复治疗为主,辅以现代康复治疗的综合治疗方法,并在本地区率先开展骨伤康复一体化,中西合璧,优势互补,使脑卒中、脑外伤、脊髓损伤、骨折术后、急慢性疼痛、头痛、眩晕、失眠等患者均获得了康复。

康复医学科设备既有高、精、尖四肢联动治疗仪、语言吞咽障碍治疗仪、减重支持系统,也有医用慢跑台、电动直立床、多功能训练器、脑卒中康复治疗仪、脑循环治疗仪、神经损伤治疗仪、超声及微波治疗仪等现代化康复治疗设备,以及传统的电针仪、TDP治疗仪等,而且还在不断添置,以进一步满足患者的各种康复需求。

因为各种原因引起的不同功能障碍,会不同程度的影响个人、家庭及社会,需要进行全面的康复治疗,康复医学科采用各种有效的中西医技术手段,力争使患者都能够得到合理的个性化康复治疗,恢复各种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以期让患者尽快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上一条:小儿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 无需开刀中医正骨一次矫正

下一条:黄疸指数居高不降 中医经方辨证祛疾